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今天是:2024-11-15今天是星期五

法治文化研究会换届大会举办

日期:2017-08-16 来源: 作者:

法治文化研究会换届大会举办

    2017年8月5日,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苏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服务大局谋有为,砥砺不懈抓建设,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努力推动法治文化研究事业实现大发展、大拓展、大繁荣。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苏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张苏军说,法制文学研究会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法治建设的总体布局,团结和动员全国广大法制文学和法治文化工作者,对中国法制文学和法治文化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探索,历经开拓初创、规范发展、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发展过程,成为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学科领域研究和应用的主力军、国家队,成绩可圈可点,前景令人鼓舞。

  张苏军指出,身处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时代,法治文化建设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艰巨的历史使命。法治文化研究会一定要抓住机遇、牢记使命、改革创新、务实奋进,更加积极有效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多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更加热心诚恳地为广大法治文化工作者做好支持服务,为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张苏军强调,法治文化研究会是中国法学会直属研究会,是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必须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团结引领广大法治文化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张苏军强调,理论部门与实务部门相结合、人才荟萃是研究会的优势。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团结引领广大法治文化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以法治文化视角观察和剖析法治实施中的疑难重症,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要着力做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这篇大文章,促进全社会法治意识和道德素质协同提高。要加强对外法治文化交流合作,增强国家法治文化软实力。要通过换届进一步加强研究会组织建设和自身建设,增添“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底气和力量,切实做到善谋善干、善作善成,推动研究会工作迈上新台阶,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投票环节

  为适应新形势下法治文化研究工作的需要,中国法学会将法制文学研究会更名为法治文化研究会。

  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会长岳宣义作了题为《坚定法治文化自信 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

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岳宣义会长作报告

  岳宣义在工作报告中指出,法制文学研究会成立八年来,在中国法学会的领导下,通过广大法制文学和法治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完成了从初创到规范再到发展的过程,对法治文化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探索。他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学科体系,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科学工程,需要付出艰辛劳动,做出不懈努力。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指引下,努力推动法治文化研究事业实现大发展、大拓展、大繁荣。

  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占华在会上发言指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今天,法治文化研究会的工作空间广阔、大有可为。一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夯实思想政治基础。二要做好工作传承,实现研究会新的发展。三要深化体制改革,提升工作实效。四要加强法治宣传,巩固阵地建设。五要引领学术研究,推动成果转化。六要聚焦文学艺术,组织创作更多优秀作品。七要着力固本强基,提高能力水平。

会场全景

颁发聘书仪式

  本次会议为期一天,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讨论通过了《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章程(草案)》,选举产生了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新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议聘请魏军、岳宣义同志为名誉会长,并向他们颁发了聘书;选举周占华同志为常务副会长,选举易孟林、朱克辛、赵晓谦、肖周录、赵晓耕、侯欣一、朱勇、刘斌等8位同志为副会长,选举朱克辛同志为秘书长。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主题为“将德治融入法治宣传”的论坛,来自政法系统、中央主流媒体、科研院校等单位的10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发言。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李存捧副主任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副主任李存捧出席大会并宣读中国法学会党组有关文件。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会员代表共140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内容来源:中国法学创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