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今天是:2024-05-04今天是星期六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日期:2018-12-18 来源: 作者:admin

社会安全研究

1.毒品抑或药物——基于社区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行动的实证研究

张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

摘要:在西北地区城乡开办的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运行过程中表现出复杂的医治博弈情境,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美沙酮维持治疗行动在中国部分省区的现实境况。美沙酮具有毒品抑或药物的双重特性,以此所进行的维持治疗行动效果以利弊共存的方式呈现。研究发现:美沙酮维持治疗行动受所开设门诊地情境场域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随之产生的医疗技术的社会文化适应性问题值得注意:在服药人群中存在多次的自我矛盾的病痛叙述和维持治疗情境下派生出医患关系“亚类型”即“美沙酮门诊医患关系”。

关键词:毒品;药物;美沙酮维持治疗;甘肃省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一等资助项目“动员地方性知识促进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行动的人类学研究”(2013M540006)的研究成果。

 

2.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

刘锦涛,贵州警察学院治安系教授、博士

摘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驾驭动态社会治安的主要抓手,是保障公共安全的关键所在。从战略角度而言,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应着重抓好抓实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即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从源头上消除矛盾集聚;凝聚思想共识,创造良好氛围;注重顶层设计,确保建设质量的提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强化信息技术应用;顺应改革趋势,夯实基础防控;健全配套机制,抓好责任落实;完善“协同共治”机制,彰显 “拳头”作用;牢固树立良法善治的理念,密织社会治安防控法治网。

关键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驱动;协同共治;良法善治

基金项目:2016年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贵州农村警务创新研究”(16GZYB08);2016年贵州省公安厅重点调研项目“贵州省流动人口管控机制研究”(2016STDY03);2016年贵州警察学院校级重点项目与2017年“法治纳雍”建设课题;“贵州警察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中国犯罪学口述史

3. 以社会学家的独特视角探究犯罪的规律

主持人简介:张荆,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日本一桥大学法学博士

皮艺军,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翟英范,河南警察学院教授

 

犯罪学视点

4.大数据视阈下台湾新北市毒品犯罪区域分布研究

许华孚,台湾中正大学国际事务处国际长,台湾中正大学犯罪防治学系系主任及研究所所长,台湾中正大学犯罪研究中心执行长,台湾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学会理事长,台湾药物滥用防治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亚洲犯罪学学会理事,亚洲药物滥用研究学会理事

摘要:近年来信息科技迅猛发展,地理建构空间资料不断累积。本研究藉由大数据数据的搜集及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的犯罪制图与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技术,结合台湾新北市2007年至2016年毒品犯罪查获案件纪录,加以整合分析其犯罪热区与分布特性。将毒品查获犯罪点以空间单元每一区的“里”进行地理分区,以分析毒品犯罪时空分布特性,掌握毒品犯罪在不同时空的群聚、扩散、转移等趋势。并利用犯罪制图绘制呈现空间群聚相关分析与结论,为警政机关研究制定查缉毒品之策略提供参考建议,同时应用于基层警察勤务规划与侦查布署,提高勤务绩效,以有效遏阻毒品犯罪者之意图及彻底断绝毒品供给之行为。

关键词:毒品犯罪热区;地理信息系统;犯罪空间分析

 

5.惩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困难与破解路径——立足社会预防政策的考量

崔仕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16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美国Oklahoma City University联合培养博士

摘要:社会预防政策是刑事政策的重要内容,可以对犯罪控制和预防产生积极影响。当前我国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高发态势,主要源于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权力过剩和监管机制的缺乏,应当对该类犯罪法律适用疑难与司法实践困境进行综合分析,并立足于社会预防政策的视角,探索惩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思路和路径。宏观层面上,要发挥检察机关的预防功能,构建“惩防一体化”,锁定重点领域、环节和地区的犯罪动向,合理分配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责权限,优化权力配置。微观层面上,要准确界定“农村基层组织”及其“人员”、区分公务和集体村务、公共财产和集体财产,加强相关人员的教育引导,创新思想教育方式,提高扶贫领域职务犯罪预防的群民参与度。

关键词:社会预防政策;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农村基层组织人员

基金项目: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2017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留金发[2017]310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2015年度重大课题(FZFZYJ20150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博士创新教育课题(2017BX05)。

 

6. 涉二维码犯罪的典型化数据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何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2016级公安学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

王世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二维码的迅速普及在给群众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通过对涉二维码犯罪情况进行研究,尤其对浙江省近4年(2014—2017年)公开的50份涉二维码犯罪案件的判决书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从区域分布、犯罪人及被害人、法律以及犯罪手段4个视角,围绕涉二维码犯罪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策略,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日益严峻的犯罪形势。

关键词:涉二维码犯罪;典型化数据分析;涉二维码犯罪信息共享机制

 

域外警务——学术主持人邱格屏

7. 美国法律视域中的枪支和暴力问题

富兰克林 E. 齐姆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教授

摘要:枪支持有和使用是美国刑事政策领域和宪法领域的重要问题。最近两起涉枪事件也说明了持枪数和普遍性有所区别,以及家中和公共场所内的私人持枪权的区分。在历史上,美国对于枪支的管制一直存在,本质上就是公共案件和个人权益的平衡问题。最近几年,法院的判例为政府管制枪支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私人持枪;持枪数;持枪普遍性;隐蔽性枪支

 

警察法治

8. 紧急状态下警察权的扩张与法律规制

刘琳璘,郑州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警察学院副教授,博士

摘要:随着恐怖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逐步蔓延,紧急状态下警察权的扩张成为必然。这种权力扩张的正当性是建立在一定的宪法理论、文本与实践基础上,其合理性是通过克减公民权利、扩张行政权范围及权力转移集中方式等法治路径实现扩张。此外,还需在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对警察权的扩张进行必要的法律规制,才能防止权力扩张的盲目性与危险性,真正发挥警察权的功能与作用,高效应对紧急状态。

关键词:紧急状态;宪法;警察权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依宪治国背景下我国当代警察制度转型与改革”(SKL-2017-399);河南警察学院2017年度院级课题“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警察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研究”(HNJY-2017-26)。

 

9.《人民警察法》修改的宪法审视——兼评《人民警察法(修订草案稿)》

李海峰,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警察权的宪法属性应当在《人民警察法》中得到进一步的明确;警察权与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关系应当厘清。警察权不属于司法权,其在司法程序中承担的司法辅助职权不影响警察权与司法权之间的清晰划分;警察权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干涉应当谨慎,要有清晰和明确的权力界限。对公民住宅安全、合法财产和通信自由的干涉须严格恪守宪法人权保障条款的精神。以此三方面审视《人民警察法(修订草案稿)》,其仍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关键词:人民警察法;宪法审视;警察权;

 

刑事法学

10. 共谋共同正犯的三层次限缩——基于实践问题的立场

陈文昊,清华大学法学院2017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

黄珊珊,北京大学法学院2017级法律硕士研究生

摘要:共谋犯罪案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疑问,一方面对于共谋共同正犯的认定过于宽泛,另一方面也没有处理好事前共谋与事中帮助的关系。从问题导向的视角审视共谋共同犯罪理论,可以发现很多共谋犯罪问题本身可以通过帮助犯、间接正犯等现有理论解决,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通过共谋共同正犯理论解决。从实质角度出发,共谋者只有具备正犯等价性才能以共谋共同正犯论处,这种等价性应当从共谋的客观内容进行考察。为了避免共谋共同正犯的范围过宽,应当运用“量刑反向制约”的思维方式,只有在共谋者达到主犯刑罚程度的场合才能认定共谋共同正犯。

关键词:共谋共同正犯;共谋;正犯;量刑反向制约

 

11. 寻衅滋事行为与寻衅滋事罪的竞合与衔接研究

高文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赵凯,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摘要: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都对寻衅滋事进行了规定,因此寻衅滋事行为既具有了行政违法性也具有了刑事违法性,对其既可以进行治安处罚,也可能判处刑罚。由于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寻衅滋事是一种较为多发的违法犯罪行为,因此通过对寻衅滋事行为在治安管理处罚和刑罚条文中的竞合与衔接的法理分析,探讨解决寻衅滋事治安违法行为与寻衅滋事罪的竞合与衔接的路径十分必要。   

关键词:寻衅滋事行为;寻衅滋事罪;竞合;衔接

基金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完善治安管理处罚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15SFB2013)

 

12. 公安消防部队政治指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提升探析

董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2016级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焦占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政治工作系教授

摘要:公安消防部队政治指导员既作为党支部书记及党支部日常工作主持者,又与同级军事主官同为所在单位首长,探究其领导力提升途径,实现更好的领导,是军队组织工作需要研究的课题。提升其领导能力,关注其非权力影响力,对于军队管理工作亦有裨益。在界定公安消防部队政治指导员非权力影响力基础上,借鉴领导科学相关理论划分其构成要素,结合部队实际提出当前公安消防部队政治指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现状,提出符合公安消防部队特色的非权力影响力发展途径,从而为公安消防部队政治指导员角色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安消防部队;政治指导员;领导力;非权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