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7-22 来源: 作者:admin
主题研讨
校园暴力及校园安全问题研究
【作者】 宋远升;
【摘要】 【主题导引】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会上,《新京报》记者专门向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问了校园暴力问题,这说明校园暴力及校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跨越了校园的范围,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这也是与最近校园暴力现象频发直接勾连的。譬如,在我国"两会"前夕,三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因为绑架同学、施虐等行为被判处比较严重的刑罚,此外还包括浙江庆元校园
【关键词】 校园安全; 校园暴力; 袁贵仁; 新京报; 施虐; 青少年犯罪; 社会关注; 在美国; 我国相关立法;执法不力;
主题研讨_校园暴力及校园安全问题研究
我国学校安全立法模式研究
【作者】 姚金菊;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外教育法研究中心;
【摘要】 学校安全问题是我国社会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关学校安全立法的呼声不断。由于对学校安全问题的根源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以及对学校安全立法的必要性论证不足,因而有关学校安全立法的建议多停留在中央立法层面,而较少关注地方立法,并且对综合立法和单行立法模式的选择缺乏深入讨论。从我国已有的学校安全立法来看,学校安全问题的发生既有立法不足的因素,也有执法不力的原因,未来学校安全立法要充分考虑到现实性和可行性,以及学校安全自身的特殊性和综合性。要解决现有学校安全立法不足和基于立法粗疏及可操作性差导致的执法不力问题,当前最优选择是制定一部省级地方性法规而非行政法规层面的学校安全条例。
校园女生暴力的成因及预防
【作者】 李琳;
【机构】 东南大学法学院;
【摘要】 日益增多的校园女生暴力通常由日常琐事引发,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聚众性、虐待性和持续性的特征,容易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青春期女生校园女生暴力的心理特征是诱发校园女生暴力的内在因素,女生教育的误区、大众媒体中的女性暴力和社会转型期的不良风气则是诱发校园女生暴力的外在因素。鉴于校园女生暴力独有的特征和成因,对其不仅应当适用普通的校园暴力预防措施,还应从塑造校园女生的"双性化人格"、预防校园女生隐性暴力、规范大众媒体和实现社会广泛参与等方面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预防。
【关键词】 校园暴力; 校园女生; 女生暴力; 成因; 预防;
基于受害者立场的日本防治欺凌对策
【作者】 顾蕾;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 从小学到高中欺凌事件频发的问题,促使主要承担欺凌问题调查和防治的日本文部科学省更加关注受害者的权益。日本政府近年来也通过修订《少年法》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处罚力度,通过制定《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为欺凌行为的惩治提供更大的法律支持。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对加害者防范和惩处的不力而无法根除欺凌现象,故而尚需进一步调整相关法律法规。
学术专论
英国少年犯罪父母责任之立法考察与借鉴
【摘要】 英国少年犯罪之父母责任形式主要有亲职令、赔偿令、具保令、支付罚金或费用令以及出席令等。从正义角度看,亲职令和出席令是合理的责任方式;赔偿令大体合理,但不能完全实现被害人恢复正义;具保令和要求支付罚金或费用,不符合正义价值。从功利角度看,具保令和要求支付罚金或费用等均不能达到威慑父母、预防少年犯罪之立法目标。我国少年犯罪之父母责任种类包括管教令、民事赔偿令、出席令、自愿垫付罚金和代为和解等。我国应当立足本国国情,借鉴英国立法例,结合相关少年犯罪理论,在保留民事赔偿令、代为和解等责任形式规定的基础上,删除自愿垫付罚金条款,修改教管令内容,将亲职教育培训添加进教管令,硬性规定出席令等,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少年父母责任制度,并促进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
论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加强与改进
【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编辑部;
【摘要】 互联网技术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效果,如网络疾病的乘虚而入。未成年人极易受到各种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如实反映我国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分析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际社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做法,我们应提倡政府、企业、家庭、民间组织等各方主体共同参与,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文化手段、道德自律等多种途径共同推动网络空间法治化。同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论青少年吸毒原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 林洋;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检察院;
【摘要】 对于青少年吸毒原因的分析应当从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环境诱因,青少年的特性决定了其主要是通过朋友圈获得接触毒品的机会;第二层次是人格缺陷,青少年在面对"毒友"的诱惑时无法理性作出选择,主要是因为其在长期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人格缺陷,使得其自我调节能力不足,难以抵挡毒品的诱惑;第三层次是青少年人格缺陷的形成在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青少年吸毒行为的预防应当坚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从其人格缺陷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入手进行预防,以达到"治本"效果,另一方面是从具体环境入手进行预防,以达到"治标"的效果。针对青少年吸毒的特点,不能忽视"治标"的预防,以情境预防消除吸毒客观条件、消退青少年吸毒主观动机,具体措施为:修改《刑法》中有关毒品犯罪的规定、加强对吸毒行为的处置力度以及建立具体的控制环境。
【关键词】 青少年吸毒; 环境诱因; 人格缺陷; 情境预防;
从受保护权利到自主权利——西方儿童权利研究的理念与实践
【作者】 宫秀丽;
【机构】 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
【摘要】 西方社会对儿童权利的研究与探讨已逾百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近三十年来,在《儿童权利公约》框架下,研究者对儿童权利基本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与细致,从而将关注的焦点从儿童的受保护权利转移到儿童的自主权利。抚育权与自主权的二分法更关注儿童主动的权利实践,同时也将儿童权利置于一种似乎与成人权利矛盾的境遇,逼迫研究者在更具体细微的情境中探讨儿童权利的本质。该分类框架下的实证研究对成人与儿童权利概念的解析使儿童权利研究更加血肉丰满,同时,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对儿童需求、个性和心理行为特征的考察为儿童权利伸张提供了科学基础。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立法与行政方面的儿童权利实践也反映出对儿童自主权利的关注。这些研究与实践为儿童权利后发型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定位、实施原则与路径
【作者】 何树彬;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 法治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法治教育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当前,首先要明确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定位与目标,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综合实施路径。其次,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实施要遵循实践性、综合性等八个原则。最后,要整合法治教育课程资源,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构建专业化的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充分发挥青少年在法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万国监狱会议之少年决议——以近代中国少年司法启蒙为视角
【作者】 周颖;
【机构】 上海政法学院;
【摘要】 万国监狱会议(1846-1950年)代表了同时期刑事领域的最高学术和实践权威。我国晚清和民国政府多次派员参加会议,无论是司法理念还是实践皆受到其影响。少年司法决议是历届万国监狱会议中的重要内容,既是近代中国少年司法启蒙的理论源泉,也是少年司法实践的重要推动力。万国监狱会议少年决议的分析对于我国少年司法启蒙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利用即时聊天工具性侵未成年女性犯罪探析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院; 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综合处; 江苏省新沂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
【摘要】 近年来,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呈多发趋势,其中尤以利用即时聊天工具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突出,这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触动社会敏感神经。当前利用即时聊天工具性侵未成年女性案件特点表现为:犯罪人以成年人为主;多人连续性侵同一被害人现象突出;宾馆、旅社系犯罪多发地点;被害人以在校中学生居多。究其原因,主要是未成年女性身心发育不成熟,系统防护措施不健全,学校、家庭的相关教育缺失,以及监护人监护不到位等。
【关键词】 即时聊天工具; 未成年女性; 性犯罪; 治理对策;
论跨国收养国际法律制度的完善及启示——预防儿童贩运的视角
【作者】 师秀霞;
【机构】 公安部铁道警察学院治安系; 公安部铁道警察学院跨国犯罪与恐怖主义研究中心;
【摘要】 《跨国收养方面保护儿童及合作公约》是当今国际社会规制跨国收养的最重要的国际法律文件,旨在预防跨国儿童贩运。由于该公约是国家间妥协的产物,所以在内容规定、实施执行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未能保障跨国收养国际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切实贯彻实施辅助性原则和儿童最佳利益保护原则,防止出现以跨国收养之名行贩运儿童之实的现象,建议完善公约规定,对辅助性原则的适用、"同意"的条件及程序、跨国收养收费等方面作出更加清晰、合理的界定,同时加强公约实施的力度和协调度。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地完善我国的跨国收养法律对策。
【关键词】 跨国收养; 贩运儿童; 儿童保护; 公约实施; 法律对策;
域外研讯
美国五至十七岁青少年帮派成员研究
【作者】 戴维·C.皮鲁兹; 格雷·斯威特; 吴允锋; 昂思梦;
【Author】 David C.Pynooz;Gary Sweeten;Wu Yunfeng;Ang Simen;
【机构】 美国萨姆休斯敦州立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美国国家司法研究所; 华东政法大学;
【摘要】 以1997年美国青少年跟踪调研项目的数据为基础,采用自陈法,统计了美国5至17岁青少年帮派成员的相关情况。调研发现,2010年,美国共有1,059,000名青少年帮派成员,占美国青少年总数的2%,14岁是青少年参加帮派的高峰期,占所有青少年帮派成员总数的5.0%,每年大约有401,000名青少年参加帮派,378,000名退出帮派,流动率为36%;美国官方统计的数据严重低估了青少年帮派成员的数量;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制订相关预防措施提供帮助。
反思少年司法理论运用发展差异研究对科学和法律的影响
【Author】 Mark R.Fondacaro;Du Wenjing;
【机构】 纽约城市大学约翰·杰伊刑法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
【摘要】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近期作出的三个少年司法判决采纳了发展差异研究学者提出的弱可责性模型,认为少年与成年的发展差异致使其具有较轻的可责性,进而推导出对少年犯罪采用弱报应模型,减轻对少年犯罪的处罚力度。首先,发展差异研究存在很多方法论缺陷。其次,弱报应模型仍以报应论作为刑罚的依据。而报应论把犯人视为具有固化坏品质的自主个体,他们有意识地选择违法,因此罪有应得。但这一人类行为模型严重脱离了行为科学、神经生理学、临床科学等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即人类行为的生理心理社会学模型认为人类行为受多重因素影响,并且不断发展变化。少年司法及刑事司法哲学应该放弃报应论,转向以多种科学理论为支撑的结果主义司法惩罚理论。
【关键词】 发展差异研究; 弱可责性; 报应; 后果主义; 少年司法;
卷首语
遏制家庭暴力,立法仅是起点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摘要】 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家暴治理首次以专门法的方式被纳入官方立法中,值得肯定和赞扬。这也说明我国在保障公民个人权利、构建社会和谐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本次立法中有许多亮点,诸如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使得法院成为了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重要部门,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出人身安全保护令裁定。这在立法上是一个创新,也是保障家暴受害人的重要举措,庄严
【关键词】 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法; 专门法; 个人权利; 施暴者; 报复行为; 政府机构; 原则性规定; 福利机构; 法律程序;
《青少年犯罪问题》征稿征订
【机构】 《青少年犯罪问题》编辑部;
【摘要】 《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创刊于1982年,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1509;国内统一刊号:CN31-1193/D),是我国公开发行的,以研究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和青少年保护以及犯罪学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性期刊。《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一贯注重反映世界有关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以及青少年权益保护方面的新动向、新观点、新问题、新经验;致力于整合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资源,深化和繁荣青少年犯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问题; 国际标准刊号; 青少年发展; 犯罪学研究; 学科资源; 华东政法大学; 详细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格式; 国内统一刊号; 严重不良行为;
上一篇: 《广东商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下一篇: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