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今天是:2024-11-21今天是星期四

《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

日期:2021-08-09 来源: 作者:qkw


image.png

image.png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伟大实践中创立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其缘于经验的升华、理性的凝结、历史的淬炼,具有鲜明的实践逻辑、科学的理论逻辑和深厚的历史逻辑。认真研究、科学把握、深刻领悟这三个逻辑及其内在联系,必将深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时代背景、基本精神、核心要义、实践要求的理解和把握,必将增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必将增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信念伟力、思想定力、前进步力。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  实践逻辑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作者张文显,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长春130012)。


·中国共产党100年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化国家与强大政党建设逻辑

摘要: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建设强大政党,本质上是政党意志表达和实现的政治价值创造过程。强大的政治创造力、思想引领力、组织运筹力、制度创设力以及自身建设力,是强大政党的内在属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中,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政党,是重大时代性命题。从历史反思、理论审视、实践形态等维度探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强大政党建设的中国逻辑,旨在增强科学认知中国共产党强大政党建设的历史演进逻辑、理论阐释逻辑及价值表达逻辑的理论自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强大政党  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作者王韶兴,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济南250100)。


 ·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

中国的包容性财政体制——基于非规范性收入的考察

摘要: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是一个有待解释的理论命题。合理解释地方财政非规范行为与中央和地方激励相容之间的逻辑悖论,是深刻理解中国经济改革逻辑的关键。基于地方自主财力长期依赖非规范性财政收入的特征事实,一个包含中央和地方双重行为视角的包容性财政体制分析框架,可以阐释改革进程中长期存在的以非规范性收入为载体的隐性分权合约,刻画在中央财政容忍和地方财政自主的行为动机下中央和地方财政互动的制度空间和动态过程,阐明非规范性收入、中央和地方激励相容与经济增长及市场化改革之间的逻辑一致性。在包容性财政体制分析框架下,普遍内生于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非规范性收入,不仅弥补了正式预算制度下地方事权、支出责任与财力间的不适应,而且在保障体制平稳运行的同时实现了地方行为与经济增长目标的激励相容。包容性财政体制分析框架,兼顾了地方活力与中央驾驭能力,是中国能够兼顾经济快速增长和市场化改革双重目标的重要制度逻辑。

关键词:包容性财政体制  激励相容  中央和地方关系  财政分权  非规范性收入

作者吕炜,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王伟同,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大连116025

生育转变的多重推动力:从亚洲看中国

摘要:中国在半个世纪内完成了生育率从高到低的转变,低生育率已持续多年。中国的生育转变和亚洲诸多国家/地区相似,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主导的计划生育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的生育率下降虽起步相对较晚,但速度反超多数亚洲国家。回顾中国生育转变进程和主要推动力,反思政府主导的政策干预在生育转变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可充分认识低生育率时代更为错综复杂的生育影响因素,有助于把握应对低生育率的政策导向。

关键词:生育转变  低生育率  生育政策  生育意愿

作者郑真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732)。


·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间的经济发展:任务、挑战与应对方略

摘要: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增长奇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面对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国需要明确经济发展的四大阶段性任务:“十四五”时期末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35年人均实际GDP2020年翻一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050年人均实际GDP2020年翻两番,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过在此过程中,中国将面临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增长速度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矛盾、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较快下滑以及外部环境趋于复杂四大挑战。为此,中国需要从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合理规划发展路径、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加快推进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等四个维度构建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方略。

关键词:“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等收入陷阱  高质量发展

作者刘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彦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平台经济发展再审视:垄断与数字税新挑战

摘要:平台经济加速生产与流通及消费的有效对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流通时间,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同时也面临国际资本垄断数字技术的发展瓶颈,以及国际数字税挑战新问题。平台经济垄断以及国际税收利益分配争端,是全球产业链资本积累过程中基本矛盾深化的新表现。中国是数字经济大国,平台经济发展具有规模优势。在新发展格局下,需要积极治理数字技术垄断问题,主动应对数字税新挑战。

关键词:平台经济  垄断  生产的国际关系  数字税

作者周文,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上海200433);韩文龙,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成都611130)。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

构建中国自主性散文理论话语

摘要:散文在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五四新文学诞生了以“自我表现”为核心理念的现代散文。一个世纪以来,散文理论经过草创期、蓄势期、觉醒期与重构期的反复演绎,始终未能形成相对独立与完整的话语体系。散文理论话语的自主性、本土化构建,需重新辨析散文文体的术语、核心概念,辩证处理其“载道”与“言志”等多重功能,把握坚守“天人合一”的“原型”精神,建立现代散文叙事学和抒情学传统。唯其如此,散文这一既古老又年轻的文体,才能在构建中国特色文学理论话语体系的语境中重新焕发生命活力,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文学经验和理论话语参照。

关键词:现代散文  理论话语  构建  自主性  本土化

作者吴周文,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扬州225002);陈剑晖,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广州510006)。


·学术基本理论、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再反思·

意识现象学与无意识研究的可能性

摘要:布伦塔诺对内意识和无意识的区分开启了现代心理学的两个研究方向,并在总体上厘清了无意识问题以及无意识理论的可能性问题。胡塞尔与弗洛伊德后来对意识与无意识的研究分别处理人类心灵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问题,它们可以纳入显现的意识现象(意识)与不显现的意识机能(无意识)两个范畴。而在胡塞尔与弗洛伊德之前,艾宾浩斯的记忆心理学研究已经开始使用一种通过主动拷问精神和心理来获得关于意识机能的知识的方法,从而使无意识研究可以成为自我实验的而非思辨的、心而上学的方法。总体而言,胡塞尔和弗洛伊德虽彼此并无关涉,但胡塞尔后期的发生现象学的边界已经接近弗洛伊德的心而上学领域。他们分别提出三重自我的意识结构与发生的理论,以及踏上借助梦的解释来说明无意识的迂回道路,等等。现象学—心理学今天的任务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研究显现的意识活动与不显现的意识机能之间的关系;其二,澄清这两种意识表层和无意识深层的本质。意识与无意识研究在人工智能时代凸现出来的意义是,它们决定了未来的人工意识乃至人工心灵是否可能。

关键词:意识现象学  无意识  心理学  人工智能

作者倪梁康,浙江大学哲学系、现象学与心性思想研究中心教授(杭州310058)。

论有我的非还原物理主义

摘要:物理主义是当代哲学解释心灵的主流立场。在物理主义框架下处理意识问题和伦理规范问题是当代哲学的一条主要进路。一方面,物理主义者关于物理主义本身存在不同的理解;另一方面,非物理主义者提出了不同类型的批评。针对无我的还原物理主义,有我的非还原物理主义既拒斥物理主义内部的还原论,也拒斥反对物理主义的二元论,在非还原论的思路下发展了物理主义的系统观点,拓展了物理主义的未来图景。

关键词:物理主义  意识  心理因果  有我  无我

作者梅剑华,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太原030006)。





敦煌藏经洞之谜发覆

摘要: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献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但藏经洞封闭的原因和藏经洞文献的性质,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藏经洞文献以佛经残卷为主体,其入藏与莫高窟所在三界寺僧人道真修复佛经的活动密切相关。后唐长兴五年(934)前后,后来担任敦煌都僧录的道真开始大规模的佛经修复活动,藏经洞就是道真汇聚修复材料的“故经处”,它和三界寺的藏经处其实是两回事。道真搜集敦煌各地寺庙的废旧经本,目的在于“修补头尾”。那些经过修复配补成套的经本,配入藏经处;剩下的残卷或复本,则仍作为修复材料放在“故经处”备用,并最终成为藏经洞文献的真正来源。至于藏经洞的封闭,则可能与道真主持的修复工作结束有关。

关键词:藏经洞  莫高窟  道真  佛经修复  敦煌学

作者张涌泉,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古籍研究所教授(杭州310058);罗慕君,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学术文化研究中心讲师(杭州310023);朱若溪,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徐州221000)。

转载自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