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7-19 来源: 作者:admin
Faye Halpern,加拿大研究型大学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的一名教授,她同时也是某期刊编辑之一。今天,Faye Halpern将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发文经历,以及发论文需要注意的要点(以下为第一人称叙述)。
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身份很“分裂”:一方面,我是一所研究型大学的教授,跟大家一样,我想要努力发论文;另一方面,作为一家期刊的编辑,我还帮期刊审稿。这让我内心很挣扎:每当我论文被拒,我就会想,哼,一定是那些审稿人水平不够;而与此同时,我为期刊审稿时,又会觉得自己就是史上最佳法官,一定能够准确地评判别人的文章。
其实,多年的编辑工作已经让我逐渐明白了自己的文章为什么不中,而别人的文章就可以。接下来我先给大家讲一讲我发paper的经历。
我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开始给学术期刊投稿,前几篇难逃“被毙”的命运,因为我只投给了几家优秀期刊,并且一旦收到期刊的负面评价我就立刻放弃了。当时审稿人给我的回复超级快,我还在想,自己简直太幸运了,这么快就收到回复,听说有人至少要等一年呢。
然而现在我才明白,自己的论文当时被直接归入“被拒”那一栏,甚至连第一轮审核都没过!作为一名编辑,我在审稿的时通常首先会看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长度是否符合要求;
2、文章的学科范围是否在我们期刊所列范围内;
3、文章是否属于当前学术讨论的范畴内。
如果论文不符合以上任一点要求,我们就会迅速回拒信给作者。所以,回顾我早期的那些论文,虽然我很擅长把握文章长度,但是对于期刊接受的学科范围并不特别在行(虽然我的确有浏览它们的网页),并且在文章是否属于当前学术讨论范畴这一方面做得更差。
后来我突破了以上障碍,避免了一次“被毙”,没有直接“被毙”的第一篇论文后来发给了两位外部审稿人,但是却收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个人让修改,另一个则全盘否定,最终导致论文被拒。我想了想,也不必在这一棵树上吊死,于是胡乱改了一下,发给了另外一家期刊,然后收到了跟第一家一样的结果。
直至收到第三家期刊的拒信后,我才想,看来这篇文章是没人愿意收了。更重要的是,我做的那些仓促的修改并没有解决什么问题,该收的负面评价还是照收不误。这时,我感到绝望,但在绝望之余,我开始认真重写这篇文章,重新整理了文章的学术论点,最后这篇文章终于被录用。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典型的例子。几年前我给一家期刊投了一篇文章,很容易通过了初审(你以后会发现其实做到这点很容易),然后又被分给了两位外部审稿人:其中一位觉得优缺点都有,而另外一位特别不喜欢这篇文章,她在详细描述自己的反感理由时公开了身份——这位审稿人居然是我在自己的论文中“黑”的某篇文章的作者。
后来我修改了这篇文章,针对第二位审稿人的意见,我把文中“黑”她的部分删掉了,毕竟那部分对我的论述而言并不是很重要。而针对第一位审稿人,我换掉了文章的开头,加了新的章节,删除了一些旧的;此外,我还在自己的研究如何与众不同上下了功夫,也正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更加清晰了自己在写些什么。
修改后我把文章投给了另外一家期刊,不出意料,这篇文章收到了第一位审稿人人极大的好评,好到我想要把Ta的好评裱起来放桌上;另外一位审稿人的意见虽然没有那么积极,却也为我后期的修改提供了很有帮助的建议。于是,基于他的意见,我在修改文章后再次给这家期刊提交了论文,并且顺利通过。但是,你们肯定没想到,这轮审阅的另一位审稿人,居然是上一家期刊觉得我优缺点并存的第一位审稿人!我暗自庆幸自己按照他当时的建议修改了文章,最后的结果当然就是中了。
后来,我写得多了,也明白自己的文章被拒其实不是因为读者出了问题,有时候尽管我下了好一些功夫,但文章仍然经不起推敲。当学生的时候,我以为瞬间成型的灵感式文章质量最好,而现在我认为,最好的文章往往是第四稿甚至更多次的修改稿而成就的,而不是第一稿。
谢谢你能耐心地读完我的故事,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文章顺利发表,既是对我上述文的一个提炼,也是一个补充:
1、避免一次被毙,确保论文符合所投期刊的长度要求
你要对所投期刊了如指掌。可以先浏览其网站,看一下相关介绍,也可以读一些上边发表过的文章。你可能会发现文章的一些侧重点:比如,这些文章的研究方法是否存在一定共性,或者该期刊是否倾向于对比研究
对自己所写话题领域的最新研究和一些重要的研究一定要熟悉,通常编辑们都会把文章发给那些也写过类似话题的审稿人来审稿,如果审稿人发现你根本没有提及他的研究所做的贡献,那他们一定会很不开心哒(尤其是一些很少有人做的研究)。
2、摆出研究的独特所在
其他学者是如何解决你要解决的这个问题?解答了这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你要讲清楚你的研究跟他们的相比究竟怎么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学者们会在文章的开头就阐明这个问题(期刊的编辑也通常读文章的前几页,如果他们看不到这点的话,他们也不想继续读下去)。当然,如果你研究的问题没人研究过的话,谈一下你的研究有没有涉及到其他学者做过的相关研究也很不错。
3、友善对待你不赞同的论点
一方面,这会显得你的论点很成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编辑们也爱把文章送给对研究持相反意见的审稿人。但这不是说我们就不写对他们的不赞同了,而是要保证这些不赞同对于阐明自己观点来说很重要,并且要感谢对方的观点。
4、确保文章可以引起至少两处共鸣
比如,我研究文学,一方面我会从文学作品的释义角度来研究,另一方面也会从文学史、文学理论或者当代教学的视角来研究。虽然大部分期刊对此不做要求,但这却是衡量一篇文章能否激起人阅读和研究兴趣的一个关键点
5、即使被拒,也要认真对待审稿人给的意见
我们都有过“落选”的经历,但是审稿人的意见往往能使我们的文章变得更好。并且有些期刊是可能将文章送给同一个人评审的,要是不修改,那审稿人第二次发现你修改后的文章居然没听取他的建议,岂不是很尴尬?
此外,如果你收到的两位审稿人的建议是对立的,千万不要认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你在写什么”,这可能是因为两位审稿人都意识到你文章有问题,只是有时候很难明确是什么样的问题或者修正这些问题比较困难。
6、为“修改”和“二次提交”这样的消息欢呼吧
要知道,不用修改、一次就中的文章也是极其罕见的。
7、发信给编辑详述你根据外部审稿人意见所做的修改情况
你要列出审稿人给的不同建议,谈谈你对这些建议的想法,有没有哪些是你不想就建议进行修改的,原因是什么。
作为一个编辑,其实我不希望看到作者同意审稿人的所有修改建议,但是编辑们希望看到的是,你解释一下为什么自己觉得有些建议不能使文章质量更高。
8、适当时间过后可以发信询问期刊
如果你从未收到任何他们确认收到文章的消息,或者提交文章已经五六个月了还没消息,完全可以跟期刊那边确认一下。不过,对于期刊而言,六个月左右联系审稿人以及收到审稿人意见是很正常的哦。
在学术期刊发文章实属不易,一次就中那更是难于上青天。每次文章被拒的时候,我都会自我安慰:好歹收到了对研究有益的审稿人的反馈建议。我从来不把修改看成是一次失败,或是看不起我的人的笑柄,修改乃是使我的文章和研究能更成熟地展现在同仁面前的一剂最佳处方。
英文来源:
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advice/2016/04/21/advice-getting-published-scholarly-journal-essay
上一篇: 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