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12-17 来源: 作者:admin
专题研究
金融科技监管的路径转换与中国选择---------------------------- 杨 松 张永亮/3 智能投顾的法律风险及监管建议-----------------------------------李文莉 杨玥捷/15 监管沙箱的域外经验及其启示---------------------------------------------柴瑞娟/27 论 文 司法改革的实验方法 ——以试点方案的类型化设计为研究对象------------------------------- 李奋飞/41 社团秩序模式的功能优势及其制度空间-------------------------------------祁春轶/55 监察制度改革背景下检察机关的未来面向-----------------------------------袁 博/68 民法典编纂中商事代理的制度构造-----------------------------------------曾大鹏/79 唐律“化外人相犯”条属于国际私法的质疑 ——兼论唐律的唐朝刑法典性质----------------------------------------王立民/97 争 鸣 论商标使用在商标侵权构成中的地位-------------------------------------王太平/112 我国食品安全制度与责任保险制度的冲突及协调---------------------------- 肖 峰/123 监狱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合理定性---------------------------------------- 王志亮/13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专栏 世界主义视野下的法典编纂----------------------------------------------许小亮/143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印证化之批判------------------------------------------ 杨 波/152 法律实务 民事判决中的表示错误及其更正------------------------------------------占善刚/163 鉴定人出庭的认识误区与规制路径 ——以刑事诉讼为主要视角------------------------------------------ 陈海锋/174 新型商事合同效力认定的裁判思维 ——以融资合同为中心---------------------------------------------- 杨 姗/184 |
金融科技监管的路径转换与中国选择
●杨 松 张永亮[1]
【内容摘要】 科技创新的爆发式增长及监管环境的变化使得新兴金融科技企业利用以“数字”为核心的新技术直接为消费者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开启了金融科技的新革命,预示着金融业及金融监管将迈向新的发展范式。金融科技监管应从“命令—控制型监管”转向“调适性监管”,要注重规则监管与原则监管的相机适用,同时需要加强包容性监管和监管国际协调的力度。科技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须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法律制度方能达致良治之功效,故而,金融科技监管的核心在于监管科技的法制化。监管科技不仅仅意味着是一种有效的监管工具,更是诱发监管领域范式转换的关键变量,是未来金融监管的必然发展趋势。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监管科技 大数据 动态监管
智能投顾的法律风险及监管建议
●李文莉 杨玥捷[2]
【内容摘要】 智能投顾是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基于网络算法的程序、利用创新技术为用户提供全权委托的账户管理服务的注册投资顾问是美国SEC对智能投顾的界定。在我国,智能投顾面临着业务模式与《证券法》第171条、牌照制与停发牌照等冲突;而智能投顾自身的特殊性,如业务界限的模糊性对传统信义义务的挑战、服务的跨界性对分层监管的挑战、算法的专业性对传统监管手段的挑战、决策集中性对“一致行动人”监管的挑战等,也给传统监管带来了新的法律风险。建议修改我国《证券法》第171条的相关规定,扫除智能投顾的准入障碍,并从信义义务、分层监管体系构建、算法监管、信息披露和投资者适当性等诸方面完善监管。
【关键词】 金融科技 智能投顾 法律监管
监管沙箱的域外经验及其启示
●柴瑞娟[3]
【内容摘要】 为了应对金融科技的挑战,维持自身金融科技全球领先者地位,英国率先对其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适应性变革,创制了监管沙箱,尝试为可能具有破坏性和众多风险的金融创新提供一个安全的测试环境和监管试验区。紧随其后,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在借鉴英国制度的基础上,推出了各自的监管沙箱。科技安全风险与传统金融风险叠加的金融科技对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理念和模式提出了挑战,而监管沙箱的域外经验无疑可提供启示和借鉴。在监管模式上,有必要实现从“行政区域实验”到“产品或服务实验”的转变;在监管理念上,有必要进行从“监管限制产品或服务”的被动监管到“产品或服务引领监管”的主动监管的理念更迭;在制度架构上,有必要结合本国国情,试行“中国版”监管沙箱。
【关键词】 监管沙箱 金融科技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司法改革的实验方法
——以试点方案的类型化设计为研究对象
●李奋飞[4]
【内容摘要】 无论就其深度还是广度而言,业已启动的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体现了决策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愿望与决心。而要确保改革的预期效果得以达成,仅有世界观意义上的缜密设计是不够的,还需方法论层面上的科学指引。试点方法的大规模运用,无疑使当下的司法改革具有了浓郁的实验色彩。而熟练掌握试点实验方法,借助设计方案的周延性,充分评估改革举措的实际效应,将有助于树立其推广价值。通过对域外经验的借鉴,结合诸项现实环境因素的考察,可以为法治中国的推进寻求切实可行的司法路径。
【关键词】 司法改革 试点 实验方法 设计方案 评估
社团秩序模式的功能优势及其制度空间
●祁春轶[5]
【内容摘要】 在社会秩序诸多整合模式中,社团具有“小型地域共同体模式”、“市场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中国政府放权于社会的过程中,对这种表现为协商的利益平衡和组织上一致行动的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交往互动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认识社团事实上和潜在地可以发挥的作用,拓宽对“国家—科层制治理”功能失调问题的解决途径。为了有效发挥社团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组织和实现社会福利、协助政府实行某些公共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实行等方面的作用,应当深入研讨社团作为社会秩序整合模式的不同规范维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社会中社团有效发挥作用的制度空间。
【关键词】 社团模式 利益中介 社团自治 稳定的协约
监察制度改革背景下检察机关的未来面向
●袁 博[6]
【内容摘要】 将检察机关反贪职能以及职务犯罪侦查权转隶监察委员会,必将对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宪法规范关于检察机关及其职能的体系化解释,裁撤检察院反贪、反渎与职务犯罪预防等职能部门并转隶监察委员会,实现了对国家机关适用法律行为的监督与对公职人员廉洁性监察的分工,进一步明确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能属性。同时,监察制度改革并未动摇检察院的宪法定位,反而为检察机关职能的优化提供了诸多契机。在监察制度改革背景下,明确法律监督机关的规范统摄,以此厘清检察机关的职权安排与部门设置,健全检察机关的监督模式,建立检察机关与监察委员会的联动协调机制,构成下一阶段检察改革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 法律监督机关 监察制度改革 宪法定位 改革路径
民法典编纂中商事代理的制度构造
●曾大鹏[7]
【内容摘要】 我国现行商事代理规范体系在形式上由民事基本法、商事特别法及行政型特别法三个层级构成,而在实质上却内容繁杂多变且不乏抵牾之处,亟待构建兼具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的商事代理规范。在我国未来商法通则之中全面确立商事代理制度只是一种理想的立法状态。更为现实的立法选择是,基于当前民商合一的价值趋向及体系化的立法技术要求,我国宜在民法典总则编代理制度中设置商事代理的一般规范及转介规范,而且在民法典总则编主体制度中规定法定代表人的职务代理,以及在民法典合同编中规定经理及其他商业使用人合同、代理商合同,藉此构造体系融洽、功能健全的商事代理制度。
【关键词】 民法典编纂 商事代理 民商分立 民商合一
上一篇: 《法学》2017年第10期
下一篇: 《法学》201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