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12-17 来源: 作者:admin
特 稿 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高校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曹文泽/3 专 论 司法改革:回顾、检视与前瞻----------------------------------------------龙宗智/11 论民事一审漏判的更正----------------------------------------------------曹志勋/22 劳动领域群体争议的法律规制----------------------------------------------董保华/39 论 文 我国《民法总则》对民商合一体例的立法创新--------------------------------许中缘/56 转售价格维持反垄断法规制路径之争的化解----------------------------------张 骏/68 地方政府组织法的修改应从转变法治观念入手--------------------------------关保英/78 从诋毁到赞誉:北洋司法官在司法变革中的蜕变------------------------------谢舒晔/90 《社区矫正法》制定中的争议问题研究-------------------------------------郭 华/102 争 鸣 我国经济法的观念更新与当代转向 ——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心-------------------------------------------陈婉玲/112 租借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的类型化分析 ——《侵权责任法》第49条的适用困境及其破解-------------------------郑志峰/123 域外法制 欧美商业秘密保护立法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李薇薇 郑友德/137 美国反恐法律的实践及其借鉴---------------------------------------------夏 菲/15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专栏 我国上市公司重整中出资人权益强制调整的误区与出路-----------------------齐 明/164 论设区的市立法权收与放的统一-------------------------------------------周 伟/174 构建与监察改革相适应的职务犯罪侦查法治模式-----------------------------孙煜华/183
|
地方人大无权暂时停止、悬置地方性法规的适用
庞 凌[1]
【内容摘要】 2015年《立法法》修改时增加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授权暂时调整或停止法律适用的规定。部分省、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在制定、修改地方立法条例时也相应规定了可以授权暂时调整或停止地方性法规适用的条款。地方人大这些将地方性法规效力悬置的立法规定从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等角度审视,都是极不充分或值得商榷的。从法律规定的地方立法权来看,地方人大无权暂时停止地方性法规的适用,更无权授权其他主体暂时调整或停止地方性法规的适用。协调改革发展与地方立法关系不仅需要形式上的于法有据,也应在实质上合乎法治要求。地方人大不能通过地方立法自我扩权,不应东施效颦式地简单重复上位阶法律的规定,而应更多地采用不伤害法的安定、权威和统一的方法来疏释改革发展与既有法律间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冲突。
【关键词】 地方人大 立法权 停止悬置 地方性 法律法规适用
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绿色发展法
徐祥民 姜 渊[2]
【内容摘要】 以往的发展属于以物质财富增长为测度“上升性变化”基本指标的传统发展。这种发展模式造成了绿色的消退,而提供支持的传统发展法是绿色消退的重要法制原因。绿色发展是化解人天矛盾和维护、恢复“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传统发展法无法为其提供制度保障。绿色发展是在环境硬约束下的发展,属于参与传统发展建设的主体不乐意接受的发展类型,它的实行必须借助于绿色发展法的强力推行。绿色发展法是对作为传统发展之“极而反”的法律表达,它既不是现行法律体系下的一个法律部门,也不是在现行法律体系之外的另一个法律体系,而是纠正传统发展法之偏的法律体系。绿色发展法服从科学,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差异性,是整体推进之法、国际和区域合作之法、直接规制目标商定之法和以政府为基本责任主体之法。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法 传统发展观 绿色法制
《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废除论
——基于相关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
叶名怡[3]
【内容摘要】 家事代理权的行使范围仅限于日常生活交易,其无法成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24条关于“夫妻共同债务推定”之泛化规定的正当性基础。该第24条就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以“婚内标准”取代《婚姻法》第41条所规定的“共同生活标准”,有违夫妻共同债务的本质规律性。审判实践证明,该第24条规定的“夫妻共同债务推定”几乎无法被推翻,对非举债方的夫妻一方极其不公。“证明责任内外有别论”或会导致矛盾判决,且往往沦为仅有外部规则被适用的理论依据。以“夫妻共同债务推定”的规定遏制“假离婚、真逃债”现象,手段极端且错误,致使恶意债务、非法债务及虚假夫妻债务急剧增加。因此,应立即废除该第24条,建立健全日常家事代理、超范围债务“共债共签”以及夫妻单方紧急举债权等制度。
【关键词】 《婚姻法解释(二)》 第24条 共同债务推定 证明责任内外有别论 日常家事代理
税收情报自动交换的最新发展及我国之应对
邱冬梅[4]
【内容摘要】 自2012年以来,在全球税收透明化运动中,税收情报自动交换领域正在发生着一场重大变革,即国际条约和协定等纷纷出台,有越来越多的管辖区加入和签署条约或协定并在辖区内将其中的义务落地化,同时,以“全球税务论坛”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建立起了监督情报交换实施的评估标准和同行评议机制,这些变化演绎着当下国际税法朝着多边化发展的新路径,对各国国内情报交换规则的趋同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承诺在2018年前后与其他管辖区开始实施金融账户涉税情报和跨国企业集团国别报告的自动交换,故在现阶段,我国应尽快采取法律应对措施,包括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税收征管法》等法律中的相关条文、引入自愿披露制度、有选择地与特定国家和地区建立情报交换关系、在税法领域移植“法人与法律安排的受益所有人”概念并梳理相关情报的获取来源。此外,还需认真研究多个协定中有利于纳税人权益保护的条款,以维护我国纳税人(尤其是跨国企业)在海外的合法税收利益。
【关键词】 税收情报自动交换 国别报告 受益所有人 中国应对
侵害特殊体质者的赔偿责任承担
——从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24号谈起
徐银波[5]
【内容摘要】 不同类型的特殊体质对发生人身损害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即使是同一特殊体质,在不同侵权案件中所起的作用亦可能不同,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24号无法满足多元的实践需求。侵害特殊体质者案件通常面临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成立认定、责任范围划分、损失数额计算、损失分担等四类问题,指导案例24号仅可指导有关损失分担问题的裁判。在行为人被认定为构成侵权后,受害人的特殊体质将影响责任范围的划分及损失数额计算,原则上不影响损失分担,但在因可归责于受害人的原因导致特殊体质、受害人存在过失以及造成例外的显著失衡结果时,可减轻侵权人责任。
【关键词】 特殊体质 人身损害赔偿 责任范围 假设因果关系 “蛋壳脑袋规则”
立法赋权、决策控制与地方治理的法治转型
秦小建[6]
【内容摘要】 赋予设区的市立法权的改革目的在于以立法过程控制以“红头文件”为主要形式的地方决策恣意。立法权限划分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础制度。只有明确界定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权限,才能厘清地方决策的形式、范围和限度。传统的“职权划分”标准存在明显不足。立足于立法是为公民设定义务的本质理解,回归“义务法定”的法治常识,以民主程度和范围为基本标准,明确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与行政规范性文件在地方决策体系中的权限划分,进而在制度层面上塑造地方决策的民主过程,探索以地方民主过程为基本、中央程序控制为主线的央地分权新格局,从而助力地方治理的法治转型。
【关键词】 设区的市立法权 地方决策 立法民主过程 立法权限
“一带一路”倡议与法律全球化之谱系分析及路径选择
何佳馨[7]
【内容摘要】 法律全球化是指法律开始跨越国家的疆界,在世界范围传播、流动,这是法律发展的规律之一。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构想后,丰富了法律全球化的内涵,也为法律全球化提出了诸多新课题。由于“一带一路”国家涉及三大法系、七大法源,推进彼此之间的法律合作十分艰难和复杂。因此,可以从加强立法,填补法律漏洞;加强执法,完善双边和多边条约和协定体系;重视犯罪治理与司法协助;加强法律文化的交流和沟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法律学术研究等五个路径,推进“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法律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 法律全球化 “一带一路”倡议 法律谱系 推进路径
制宪权理论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意义
王 勇[8]
【内容摘要】 制宪权是制宪主体按照一定的原则创造宪法的一种权力。制宪权理论是现代宪法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宪法产生的理论逻辑基础。制宪权理论最早由法国学者西耶斯提出,它是以国民主权理论为核心内容的。我国学者对制宪权理论有不同认识,有很多辩争。而辩争让人们更熟悉西耶斯的制宪权理论,发掘其对我国法治建设的积极意义。深入发掘制宪权理论,有助于全面认识和把握宪法价值,提升执政党依宪执政的资源,增强人民对我国政权组织形式的认同感。同时,它对我国当前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也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制宪权 西耶斯 国民主权 法治建设 依宪执政
国家治理的人权思维和方式
侯 健[9]
【内容摘
上一篇: 《法学》2017年第8期
下一篇: 《法学》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