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8-09 来源: 作者:admin
“学术风气与学术传统”笔谈
【作者】 吴福辉;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中国现代文学馆; 中国茅盾研究会;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
【摘要】 学术环境按其结构可以分出许多层次。首先是学术和学术自身的关系,核心是学者的人格心理,构成一定的学术气象。其次是学术与学术的外部层次,同政治社会、经济社会的各种盘结。学术环境如果用"风气"来标志,在进入现代文明历史阶段之后,大致可分作三种:一是为学问而学问的书卷气、学者气,二是与现实斗争紧密结合的问政、致用的风气,三是为个人名声和物质利益,视学术为敲门砖的商业气息。"三气"的不同搭配,相互的渗透,此消彼长,便造成现代学术环境的不同气象。返观"五四"学术与今日之学术,会发现这两个学术环境已经存在巨大的反差,它们之间的演变轨迹也可划出迂回曲折的学术路径。由"五四"学术上溯至离我们最近的古代,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述》对于今日的学术有着不可小视的借鉴作用。
【作者】 孙郁;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中国鲁迅研究会;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摘要】 中国学界与日本学界的对话,暗自影响了发展中的学术格局。无论近代文学史还是现代文学史,日本的影子一直深嵌在文本的背后。日本汉学家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左派文化的介入关系甚深,但同时也夹杂着日本近代化的批判与反省。在多维结构下,才能够看清问题的实质,这是以丸山升为代表的日本学人给我们的启示。他对于中国革命的敏感,超出我们国人的想像。他对于鲁迅生平的把握以及思想的理解,都不在中国语境里,却深入到中国现代史的深处。中国的文学研究,曾一度受时风的影响,又多在单一观念中打量人物,有把历史人物分解化的危险。日本学者的整体性关照,以及自身问题的反省,都增大了表述的空间。
【作者】 刘勇;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 中国鲁迅研究会; 郭沫若研究会; 老舍研究会;
【摘要】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持重"二字始终是这个学科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底色。现代文学学科从诞生之初就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厚重的历史感这双重品质,这种品质集中体现在对史实和史料的高度重视、一代代学人的学术品格上。文学史研究实际上是一项无法真正完结的活动,"重写"是文学史研究不断延续的一种常态。这种"重写"是以一种更加贴近文学本身的方式将学术结构做深层次上的更迭和推进,从而更好地还原历史现场,给予作家作品更为公正的言说。文学史不同于一般的学术专著,它同时还是一个评价标准的判定。一本文学史代表的可能只是一种价值判断,而文学史的价值决不是仅仅凭借哪一本文学史来判定的,它需要在一种多维的、具有比照性的谱系中逐渐确立。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以一种学术史的眼光来规范和反思文学史的写作。以严谨厚重的学术史眼光对文学史研究进行更高层次的理论观照,那些在某些时段真正有价值和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才能沉淀下来。 更多还原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当下中国
【作者】 张林;
【机构】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 近年来日渐高涨的创建"中国经济学"的呼声,反映了中国经济学界对各种经济学学术传统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经济现实的共识性看法,各种学术传统都在寻求结合中国现实,实现经济学的创新。但是共识背后对"中国经济学"实质的理解有根本性的差异。"中国经济学"或者在中国实现经济学创新的方向,短期内是形成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学派,长期内是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体。引进非正统经济学,在中国形成经济学多元发展的局面,是实现这一长期目标的可行途径。 更多还原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非正统经济学; 多元化;
【作者】 刘刚;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 关于经济运行的供给侧逻辑存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的视角。克罗蒂和布伦纳的破坏性竞争理论从供给侧的微观视角解释产能过剩的形成与持续。拓展这一解释,需要借助于马克思再生产模型,引入供给侧逻辑的宏观视角。同时,探究产能过剩的发生机理和具体原因,需要在再生产图式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一个动态的过程论框架。借鉴马克思关于生产过剩的分析,引入部门间生产周期的异质性,可以把市场波动的常态化纳入利润平均化的生产价格模型,将破坏性竞争的理论视角拓展至部门之间与生产周期之外。同时,这个新框架的分析视角小于国民经济宏观范围和经济危机的长期跨度,能够为产能过剩的形成与持续提供一个更具一般性意义的中观视角。 更多还原
【作者】 龚剑;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 "支柱产业"概念源于赫希曼和罗斯托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这一理论在侧重考察工业化进程中产业演进的同时,却未将房地产业纳入研究对象,不加审视地沿用这一概念,则无益于探讨房地产业发展的理论定位。哈维的资本循环模型讨论了资本的初级循环与次级循环之间的关联,该模型将房地产业发展视作资本次级循环的组成部分,从而为考察房地产业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含义预留了空间。在中国,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长期处于"支柱产业"导向之下,这些产业部门中的劳动就业制度同其他部门相比也有显著差异,由此构成了房地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以致于在供给侧改革之下亟需去库存的制度成因。
【作者】 李亚伟;
【机构】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摘要】 劳动收入对利润率和经济运行有着双重效应,"利润挤压论"强调其构成成本,挤压利润;"消费不足论"则强调其为消费需求奠定基础,促进商品价值的实现;"胡桃夹子理论"是上述两种理论的综合,它比较完整地解释了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利润率动态。中国经济应当吸取美国经济实践的经验教训,在推行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工资提高带来的成本上升和企业竞争力下降问题,也要重视劳动份额对于消费需求和商品价值实现的影响,通过保证劳动收入来促进债务水平的降低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劳动收入; 利润挤压论; 胡桃夹子理论; 供给侧改革;
社会工作理念与本土化实践
【作者】 童敏;
【机构】 厦门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摘要】 当下,我国社会工作正逐渐走上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但同时针对本土社会工作缺乏专业性的质疑和批评声音也越来越强烈。社会工作源起于西方,然而与之相比,我国本土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却有着与西方不同的社会条件和身份条件,不仅需要满足自然场景中开展服务和双服务主体(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居委会)的要求,同时还需要应对来自心理咨询师和社区工作者的身份挑战。因此,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不能像西方那样走机构服务的专业发展道路,追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分别专业化的发展方式,而需要围绕着个人改变和环境改变的结合,借助项目服务的专业化将注重个人成长的微观服务与注重环境改善的宏观服务整合起来,并由此带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深入和扩展,为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找到并且拓展专业的发展空间和确立好专业的社会身份。 更多还原
【作者】 李文祥;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摘要】 当下,中国本土化社会工作的管制性方式与政教性方法能够有效地干预很多社会性问题,但却难以应对市场体制下的新型服务对象。西方社会工作虽拥有协商性方式与技能性方法,但其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中却面临制度障碍、文化认同与适应障碍,并由于无法解决某些社会性问题而出现了自身内卷化。鉴于以上情况,中国社会工作应该走合作性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在微观与行动层面提供社会服务,在宏观与下班政策层面提供政策支持。合作性社会工作既是中国国情的反映,又因其整合了市场与非市场体制下的社会工作而具备全球化的特征,使其在本土化的基础上兼具全球化视野的应用性。 更多还原
【关键词】 本土社会工作; 西方社会工作; 合作性社会工作;
【作者】 朱健刚;
【机构】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摘要】 21世纪中国的社会发展最显著的两大特征就是社会组织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兴起和社会工作专业的迅速凸显。社会工作和公益慈善虽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有着同样的渊源,但是在中国却缺乏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联系,甚至围绕着专业化和本土化等议题还存在着一定层面的张力。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的分流给两个部门都带来一定的危机。随着《慈善法》的颁布,二者合流势在必行。二者的合流将有助于形成更重要的推动社会治理转型的力量。当下,对于这种合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式的研究是解决分流危局的重中之重。 更多还原
【作者】 高传胜;
【机构】 清华大学;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摘要】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重新审视现行老龄服务业促进政策与管理措施,有助于更加有效地满足不断增长的老龄人口的服务需求。首先,不能将所有养老服务都视为公共服务,也不能把老龄服务业全部都当成社会福利事业;其次,进一步改革养老机构设立的行政许可做法、放松简化前置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同时对享受特殊政策的公办养老机构,应该禁止其进入经营性领域,以避免其与民办养老机构形成不公平竞争,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最后,优化政府提供兜底保障性公共老龄服务的途径与方式,改革对养老机构实行的公建民营、公助民营和财政补贴等做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或者直接补贴经济困难老人,让其自主购买老龄服务,这样有助于扩大市场发展空间、培育优秀的行业主体。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老龄服务; 包容性发展; 公共政策; 养老机构;
【作者】 何建宁;
【机构】 西安财经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
【摘要】 "村改居群体"的就业徘徊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通过实地调研,参考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和主流媒体的报道,从就业市场比较优势资源的视角来研究"村改居群体"的就业徘徊的结果表明,用劳动素质解释"村改居群体"的就业徘徊显得原发性因果关系不强和实证性不足,而简单地以政策导向缺失来概括"村改居群体"就业徘徊的主因并没有考虑到就业的本质与功能。基于比较优势的理论视角和实证研究来看,"村改居群体"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比较优势资源的合理有效投入比劳动素质的影响更为直接和重要,"村改居群体"的就业徘徊具有独立于个体内因之外的社会就业文化成因。
共犯的刑法理论思辨
【作者】 阎二鹏;
【机构】 海南大学法学院;
【摘要】 因果共犯论之下,帮助行为的可罚性根据在于自身的法益侵害危险,中立的帮助行为因其自身行为的日常性,应通过客观不法抑或主观责任限制其处罚范围;通过司法解释将帮助行为正犯化有违罪刑法定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虽通过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设置将中立的帮助行为正犯化,但在立法动因上值得商榷;在共犯教义学若干共识性命题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应通过主观归责要素"明知"及客观归责要素"犯罪意义关联性"的解释路径廓清入罪范围。
【关键词】 中立的帮助行为; 正犯化; 法教义学;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作者】 李立丰;
【机构】 吉林大学法学院;
【摘要】 不同于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基于实用主义的美国刑法理论认为共犯责任主要解决何种情况下行为人需要为他人的犯罪行为承担责任的问题。美国刑法中共犯问题的特征之一是没有区分不同参与人的可责性,而是将共犯责任视为正犯责任的一种"衍生责任",这就导致美国刑法中的共犯责任在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都体现出以司法便宜主义为导向的"泛化"特征。在刑事一体化的视野中,美国刑事程序法与证据法的高度发达使其能够抗制共犯责任有失宽泛所导致的弊端。这种实体法与程序法、证据法的良性互动,满足了打击共同犯罪与保证犯罪嫌疑人基本权利的刑事目标,值得借鉴。
【机构】 辽宁大学法学院; 北京大成(沈阳)律师事务所; 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法院;
【摘要】 实现庭审实质化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重心和落脚点,其对刑事判决书罪刑说理的内容和方法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充分与透彻的罪刑说理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倒逼庭审实质化。定罪说理是法官对从证据到事实再到结论的逻辑演绎过程的恰当诠释,其体现了法律解释的正当性、事实认定的正确性和结论形成的合理性。量刑说理是精细、明确量刑的全景展示,因此,刑事判决书需要具体描述量刑事实、情节及其与量刑结果的影响关系,评判量刑建议与意见,丰富量刑说理的内容,展现法官量刑心证形成的过程,体现量刑程序的正当性,彰显量刑理性与人文关怀。刑事判决书样式重构对于体现庭审实质化的审判模式和罪刑说理科学化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更多还原
【关键词】 庭审实质化; 刑事判决书; 定罪说理; 量刑说理;
【作者】 骆群;
【机构】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
【摘要】 受贿罪的刑罚配置在我国的立法史上属于变动较为频繁的个罪。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对其又进行了修订,使我国现行《刑法》在对受贿罪的刑罚配置中采取概括数额的标准,并增设了罚金刑,规定了从宽处罚的分类,这使受贿罪刑罚配置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受贿罪的刑罚配置仍然依附于贪污罪,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后减为无期徒刑的罪犯,可以适用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的规定,不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应当是我国未来《刑法》再次修订时需要予以关注的问题。 更多还原
民国乡村社会治理研究
【作者】 渠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