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加入收藏

今天是:2024-11-22今天是星期五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日期:2016-07-21 来源: 作者:admin

片面共犯的机能性解读——以间接正犯为视角展开

陈文昊  
【摘要】:片面共犯理论的基石并非行为共同说。行为共同说只是不要求在认定共同犯罪时先对行为加以"定型",并非不要求行为人对共同行为存在"意思联络",因此,行为共同说不能为片面共犯提供基础。现有理论对于片面共犯的存废讨论流于表面,仅立足于概念本身,鲜有涉及制度价值层面的探讨。片面共犯是间接正犯的替补概念,间接正犯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基于可罚性认定为片面共犯加以处罚。间接正犯的理论存在替补角色、支配说、实行行为说之聚讼,片面共犯必须在间接正犯特定理论的层面上加以理解。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片面共犯 行为共同说 间接正犯
 

浅论构建能源竞争性市场的法律路径

卢沐萱  
【摘要】:中国能源市场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需要构建能源竞争性市场,以期为未来实现能源发展的最终目标铺平道路。竞争意味着存在合格的产业组织和多元的产权主体,因此,国有企业需要改革升级,民营企业应当被大力引进能源市场。在政治和经济的博弈中,能源法律制度为这个竞争性市场提供了一把保护伞。
 

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下的P2P网贷规制研究

【摘要】:P2P的结构形态和市场套利需求决定了P2P融资成本低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明显有别于其他线下融资方式。从P2P的交易外观和交易实质出发,P2P融资过程构成了"类证券发行"。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框架下,P2P融资市场相当于一个"微型债券市场"。对监管者而言,针对P2P网贷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构造和特性,从网贷平台、借款人和出借人三个层次构筑P2P规制框架是P2P良性发展的可行之策。
 

行政决策的正当性及其建构

【摘要】:行政决策正当性,指行政主体为公共利益而使用行政权力,做出相应决定、选择相应方案的过程得到民众的承认和认可,并表现出对该决策的遵守和服从。行政决策正当性建立在人民主权同意理论基础上。行政决策面临着理论和现实的正当性挑战。行政决策的正当性建构应从增强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法治性三方面着手。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政法部;
【关键词】行政决策 正当性 建构
 

我国举证时效制度之检讨

【摘要】:举证时效制度乃指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举证行为须在规定之期限内完成,若当事人怠于举证将会受到证据失权或费用制裁之惩罚的一项证据规则。其制裁方式主要有二:证据失权与费用制裁,若当事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举证逾期其可能承担证据失权之后果;若当事人因轻微过失导致逾期,需承担费用之不利益。周全的审前准备程序和答辩失权规则是其存在的基础,完善审前程序与建立答辩失权制度是我国举证时效制度充分发挥效用的保证。
 

偏差与修正:刑事证据种类设立目的之反思

张敏  
【摘要】:刑事证据种类法律条文本身的逻辑混乱使得学者过多地关注证据种类设立之规范化、条文表述之逻辑化,却忽视了证据种类设定之目的何在。脱离目的对规则本身的精雕细琢,不仅本末倒置,而且徒劳无益。我国对于刑事证据种类的设立,虽立足于限制证据资格、辅助证据规则运用的目的,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限制目的南辕北辙,刑事证据规则的缺失使辅助目的无用武之地。立足于现实对刑事证据种类设立目的的偏差进行修正,一方面需要放弃不合时宜的限制目的,着重强调其对审判阶段的服务,另一方面需要肯定刑事证据种类的设立价值与意义,重点加大证据规则的完善,进而达到辅助目的。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关键词】刑事证据种类 目的 限制 辅助 偏差 修正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局限性及其完善

曹咏  
【摘要】:在公正基础上制度化地解决有限的司法供给与膨胀的刑事法律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现阶段刑事司法改革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我国在《刑事诉讼法》简易程序的基础上对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进行试点,但是试点中的一些问题阻碍了试点的预期效果的实现。本文分别从侦查机关、公诉机关、被告人、辩护人、审判机关角度分析阻碍速裁程序适用的原因,提出设立非法律因素上诉甄别程序,从而节约二审司法资源、确立司法权威;同时提出构建多层次的刑事司法程序,以改变现行刑事诉讼程序体系扁平的现状。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
【关键词】刑事诉讼 速裁程序 繁简分流
 

试论审查起诉环节对证据合法性的审查

【摘要】:近年来,随着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司法理念深入人心,以刑讯逼供等方式非法取证现象虽有明显改善,但实践中仍在很大范围内存在非法取证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深层次和多方面的。对证据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是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其对于排除非法证据、保证案件质量、防范冤假错案以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以对虚假诉讼的规制与案外人救济为出发点

赵丹  
【摘要】: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设置目的是规制民事领域里的虚假诉讼现象,为权益受到侵害的案外人提供救济与保障。从法理上看,该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有其正当性和必要性,引入该制度也是衡量生效裁判稳定与第三人权益救济的结果。但该制度在实践中却存在立法层面、制度自身设置、与其他救济途径的竞合以及与规制虚假诉讼的衔接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从价值选择与功能定位、程序顺位与实体基础以及程序设计与制度协调方面提出完善建议,试图为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正确实施与功能发挥提供可能的思路。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第三人撤销之诉 虚假诉讼 案外人救济
 

加拿大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法理依据

李峣  
【摘要】:对不当或非法获取证据的排除是对侵犯公民宪法权利的一种救济。这说明在加拿大宪法权利从整体上而言被视为第一位的权利,应该得到最有效的保护。作为《加拿大法案》附表B的《权利和自由宪章》于1982年4月17日生效,其中包含有"救济",即该宪章第24条第2项的内容。如果一经发现证据在获取过程中对被告所享有的宪章保障的权利和自由有所侵害,并且此种侵害会败坏国家的司法荣誉,依据本条规定,该证据即会被排除。在多年的适用过程中,加拿大最高法院主导了对第24条第2项的解释,解释以一系到案例为基础,而其法理依据却是自由主义理论、遏制理论与体系完整性理论。
 

恐怖主义犯罪调查程序与人权保障研究——基于我国《反恐怖主义法》相关问题的探讨

【摘要】:对恐怖主义犯罪的调查程序面临着保障国家安全与保障公民个人权利、行政权与司法权、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价值冲突,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必须对以上三种冲突予以平衡。尤其要重视为过度构建保障国家安全而导致行政调查权力的扩张滥用、实体正义凌驾于程序正义之上,以及忽略司法权对人权保障的救济机制等问题的出现。
 

反思未决羁押中的检察监督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