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7-21 来源: 作者:admin
性、道、教三位一体:论韩愈《原道》内圣外王的国家治理学说(上)
——兼与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比较
刘真伦
摘要:性、道、教及其相互关系,构成治道亦即政治经济哲学的基础。韩愈用《礼记·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纲维《原道》全篇:以“仁义”为天命之性,“正心诚意将以有为”为率性之道,“礼乐刑政”为修道之教,构建出一套性、道、教三位一体、内圣外王的国家治理学说。无有偶,千年以后亚当· 斯密《道德情操论》同情、合宜、仁慈、正义的理论体系与韩愈的学说高度近似,印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共通规律。
关键词:韩愈;原性;原道;原教;亚当·斯密
“贵身”还是“无身”?
———老子“贵身”与“无身”的辩证关系探论
罗杏芬
摘要: 通过对《老子》第十三章经文的注疏进行学术梳理,探求《老子》此章之元旨。经文的“贵身”“爱身”即“后其身”“外其身”,表手段义;“无身”即归于自然,归于道,表目的义。“贵身”与“无身”,是手段与目的的合一。
关键词:《老子》;贵身;无身
精神·人物·语言
———论刘庆邦长篇小说《黑白男女》
王 越
摘要:刘庆邦是活跃于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也是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力作《黑白男女》,以现实主义手法书写了矿难之后矿工家属的悲欢离合。透过小说的精神、人物以及语言等,可以体察出作者的人生理想和审美追求。
关键词:刘庆邦;《黑白男女》;精神;人物;语言
《七谏》:平民文人东方朔的“自荐书”
钟婷婷
摘要: 东方朔的拟楚辞《七谏》,历来被认为是普通的模拟之作。事实上,它并非朱熹所谓“强为呻吟者”,亦非全然的“代屈立言”。七节之中,有五节为代屈立言,《怨思》《谬谏》两节则为自言,自荐之旨显然。一介平民东方朔的努力自荐,与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相连,具备了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当时统治者对楚辞的推崇,二是平民知识分子在彼时的求仕空间。《七谏》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阶层所历经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学映照。
关键词:东方朔;七谏;骚体赋;自荐书
揽昆山之片玉,探艺海之藏珠
———评张志勇新著《敦煌邈真赞释译》
李朝杰
摘要;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与明末清初的戏曲生态
作者: 赵 璐
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为研究明末清初的戏曲生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小说展现了明末清初的演剧风俗和戏曲接受等情境,还塑造了梁生、胡旦两位另类优伶形象。后者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戏曲史料中的士优关系,从而使《醒世姻缘传》的戏曲史料价值获得提升。
关键词:《醒世姻缘传》;明末清初;史料;戏曲生态
《老人与海》与生态女权主义
彭雅英,裴春花
摘要:《老人与海》作为海明威最经典的小说,评论家们从多个角度做了评价。其中,作品中体现的生态女权主义意识也逐渐被学者们认可。作为一个矛盾综合体,海明威的生态女权主义意识也呈现出矛盾性和复杂性。一方面,海明威热爱尊重女性和自然,对他们在父权制度下所受的压迫充满了怜悯和同情;另一方面,受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权主义的影响,渴望征服自然和女性。透彻理解作品中表现的矛盾生态女权主义意识,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海明威和《老人与海》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老人与海》;生态女权主义;矛盾性;复杂性
荒诞与现实的律动
———《泄密的心》的美学效果
王晓春
摘要:表现效果被爱伦·坡奉为小说创作的圭臬,甚至超越了传统故事情节的设计,成为他追求的美学目标。在《泄密的心》中,他凭借细致入微的叙述,极力刻画施暴者非理性的内心世界,营造一种压抑的恐怖气氛。黑幕之下受害者那只兀鹰般的眼睛和跳动的心是双方人物隐秘情绪的外化,这些意象在现实在和荒诞虚无之间来回跳跃,大大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文学感染力,给读者带来一种截然不同的美学感受。
关键词: 现实;荒诞;效果理论;美学;《泄密的心》
用福柯身体理论解读《他们眼望上苍》
余启华
摘要: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重要作家、民俗学家以及人类学家,其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以独特的黑人女性视角和书写策略,对黑人女性主体身份构建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一方面,它反对父权制给女性身体带来的摧残、分裂,辨析黑人女性主体身份建构与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向往情感上带来的幸福补充理性上的僵硬;另一方面,它以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及黑人种族精神的弘扬为内在机制,建构黑人女性主体身份。
关键词: 《他们眼望上苍》;福柯身体理论;主体身份
文学作品中专有名词的英译方法探析
麻巧玲
摘要:采用案例研究法探究文学作品中专有名词的英译方法,所选案例为苏童小说《我的帝王生涯》和葛浩文的译本MyLifeasEmperor。搜集原文中所有的专有名词和相应译文,找出共性和差别,再针对个别专有名词进行数据分析,归纳出文学作品中专有名词的英译方法有零文外注释、转换、音译、意译、音意结合等。
关键词:文学作品;专有名词;英译方法
试论“垂”的语义演变
刘 爽
摘要:“垂”在汉语史上经历了名词、动词、副词的演变,在演变过程中词义的泛化、隐喻、推理、词义的扩展和缩小,以及语法化机制在不同阶段分别起着主要作用。
关键词:垂;语义演变;认知机制;语法化
认知视角下政治语篇的批评话语分析
———以香港“占中”事件为例
张 霞
摘要: 新闻媒体通过语言武器操纵读者的认知心理,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对内、对外形象,在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范畴化、概念转喻、图形—背景三种基本认知机制出发,对政治新闻报道中语言如何影响受众的认知进行批评话语分析。语料来自路透社2014年10月25日对香港“占中”事件的报道。
关键词: 政治新闻;范畴化;概念转喻;图形—背景;批评话语分析
论《管子》天人关系
王 辉
摘要:“天”在《管子》中已不具有宗教性的意义,而更多指向的是“天有其常”的自然之天,并由此形成了“人君天地”的天人相分和“人与天调”的天人相合的天人关系,这种理念对培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管子》;天;天人关系
海外毛泽东研究视角的转变
———从“新闻传记”到“学术论证”
童付超,迮韵芳
摘要:在海外毛泽东研究的早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由“新闻传记”到“学术论证”的重大转变。在以斯诺为代表的新闻记者和传记作家的努力下,“新闻传记”层面的海外毛泽东研究得以展开。而后,费正清开始对毛泽东进行学术性研究,但直到史华慈展开对毛泽东的系统研究,才标志这一转变的完成。
关键词:毛泽东研究;新闻传记;学术论证
从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黄安杰
摘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根基。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对于从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走过来的中国而言,其针对性在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恩格斯在其著作《共产主义原理》中曾经明确表示,拥有足够的生产资料被创造出来的前提条件,才能够将私有制废除。这里,结合当前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需要,有必要重申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条件的理论,并指出坚持中国特色基本
经济制度要防止单一公有制和私有化倾向。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私有制;多种所有制经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形态及其新视域
———评王刚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形态研究》
张晓旭
摘要:
关键词:
新莽铸币地域及原因浅探
唐涛
摘要: 西汉末,王莽掌握政权之后,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局势,实施了极为重要的币制改革。币制改革先后共进行了4次,在多个地域铸造钱币并发行铸币20多种。截至目前,考古发现了许多新莽铸币遗址、新莽钱范、新莽铸币。通过对考古资料铸币遗址、新莽钱范、新莽铸币具体出土地点的研究分析,将其铸币地域分为三大区域,并说明其在这些地域铸币的原因。
关键词: 新莽铸币;遗址;钱范;地域
祖先崇拜与农民的意义世界
———基于江西宗族型村落的调查
汪永涛
摘要: 宗族是祖先崇拜的载体,祖先崇拜加强了宗族的血缘认同。祖先崇拜具有世俗性和宗教性双重属性,它还具有私人性和公共性的特征。私人性是公共性的实践基础,公共性又为私人性提供了价值意义。农民的意义世界体现在围绕家庭伦理的无意识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并由此完成了价值的超越。
关键词: 祖先崇拜;宗族;农民的意义世界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思考
李珊珊
摘要: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衍发展,走向民族复兴的根基,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头活水。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排除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的影响,排除全盘复古和无批判继承的思想,清除“左”的思潮的影响,坚持对待传统道德的正确态度。
关键词: 道德传统;方法论;中华民族
《刑法修正案(九)》死刑问题探究
鲁宽
摘要: 《刑法修正案(九)》批量地减少死刑罪名,不会造成社会不安,也不会放纵犯罪,相反其能促进刑法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刑法修正案(九)》改变了绑架罪、贪污罪、受贿罪的绝对死刑规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此次刑法修改,严格了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过程中因故意犯罪而转为死刑立即执行的条件;创设了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后未执行死刑的考验期重新计算和案件备案制度。终身监禁,属于死刑替代措施的范畴,将终身监禁适用于死缓减刑之后,是希望通过司法上率先限制和减少死刑适用,在司法上废除死刑,进而再通过刑法修改,在制度上消灭死刑。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九)》;死刑;绝对死刑;终身监禁
论死刑改革新变化
———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
孙廷然
摘要: 《刑法修正案(九)》删减9个死刑罪名;将绑架罪、贪污罪和受贿罪的绝对确定的死刑模式修改为
相对确定的死刑模式;将贪污罪和受贿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由“绝对数额+情节”修改为“概括性数额+情节”;
提高对死缓犯执行死刑的标准,将死缓犯执行死刑的标准由“故意犯罪”修改为“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增加
终身监禁制度;但刑法仍存在未涉及死刑适用总标准、死刑罪名仍然较多、具体适用标准或条件模糊等不足。
关键词: 死刑适用标准;《刑法修正案(九)》;《刑法修正案(八)》;终身监禁
刑法谦抑主义与《刑法修正案(九)》
张耀林
摘要: 刑法谦抑主义是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对刑事立法具有重要的宏观指导作用。刑法谦抑主义对刑事立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犯罪圈的划定和刑罚的设置两方面:在入罪方面要保持审慎态度,防止犯罪圈的不当扩大;在刑罚设置上应尽量实现轻缓化,反对重刑主义。以此两方面作为考察标准,我国《刑法修正案(九)》在犯罪圈的设定上略显冒进,在刑罚设置上表现出明显的轻刑化现象。
关键词: 刑法谦抑主义;《刑法修正案(九)》;犯罪圈;刑罚结构
《刑法修正案(九)》中虐待被监护、被看护人罪评析
夏萌
摘要: 《刑法修正案(九)》第19条在刑法第260条增加一款作为第260条之一,规定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严重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的虐待行为入罪,弥补了刑事追究的法律漏洞。立足于虐待被监护、被看护人罪修法背景、修法过程、修法内容和司法适用等方面,阐明《刑法修正案(九)》对虐待被监护、被看护人入罪的合理性。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刑法修正案(九)》;虐待被监护、被看护人罪
被害人视角下刑事和解制度的正当性及其制度价值
吕凤丽
摘要: 刑事和解制度实施以来,关于这一制度正当性和制度价值的争论不仅没有平息,反而在理论界与实务界、社会公众与案件当事人之间激起更多的讨论并引发褒贬各异的态度。被害人主体意识的缺失和潜在的国家报应思想是导致对刑事和解制度误读的一种思想根源。在被害人视角下,刑事和解制度是国家制度在国家与个人之间、报应与功利之间逐渐寻找均衡点的制度理性的体现,其复合性特征也能使其独立于传统宽刑制度并彰显其制度价值。
关键词: 刑事和解;被害人;复合性;正当性
河南省基于“互联网+”的创业机会研究
郭红霞
摘要: 创业机会是创业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大众创业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通过抽样调查了解河南省大众创业现状,顺应经济社会互联网化这一发展趋势和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分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与创业机会特点,基于互联网创业理论指导的角度,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大众创业机会的促进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创业机会;创业教育
新常态下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胥丽娜
摘要: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态势,有利于减缓环境污染,并在一定程度上
解决资源约束问题,从而有利于经济和环境的相互协调。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受能源和环境制
约,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必将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探索符合河南省实际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将对河南
省乃至中原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一定的借鉴,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低碳经济;路径选择
政府债务对私人投资挤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夏诗园
摘要: 国债的大规模增加不仅刺激经济,扩大产出,还会对私人投资产生净“挤出效应”,极大地影响财政政策乘数作用的发挥,阻碍经济的长久稳定。因此,对于政府债务是否挤出私人投资问题的研究不仅关系财政政策的执行效果,更关系一国经济长期健康的发展。利用我国1995-2014年宏观经济数据对政府债务是否会挤出私人投资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政府债务对私人投资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政府债务对私人投资还具有非线性及滞后效应。在全球经济波动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政府债务对私人投资挤出效应以合理调节我国经济,成为我国政府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政府债务;私人投资;挤出效应;实证研究
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跨越路径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
邢海玲
摘要: 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随着“中原崛起”的重大发展战略决策的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缺乏,专业
技能人才严重不足,这一软实力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快速发展。没有强有力
人才支撑,将很难促进河南经济社会持久、健康、科学有序地发展。从人口大省转向人力资源强省的发展对河南
省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具有战略性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河南省;人力资源;中部崛起
C2C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
罗东霖
摘要: 运用博弈理论,构建了C2C电子商务信用形成的博弈模型,对C2C电子商务信用形成的内在机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此,在C2C交易双方中引入信用监管机关,构建了政府监管下的C2C电子商务信用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监管对C2C电子商务信用形成的影响,提出了促进C2C电子商务信用建设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C2C;电子商务;信用;博弈;监管
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基本素质及其培养
张亚平
摘要: 在法治社会背景下,卓越法律人才应具备三个层次的基本素质:政治和道德素质、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实践经验和基本技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应特别注重政治和道德素质的塑造、法律知识的传授和法律思维的培养,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矫枉过正。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一定冲突,为解决冲突,应妥善处理好法学专业课教学与外语课及司法考试之间的关系,专业课教学手段也应适当调整。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才;法学教育;基本素质;培养路径
美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其启示
李晓沛
摘要: 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方式,形成了完备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教育方法、教育资源利用、环境和实践育人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取得了良好效果,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 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蔽性
“国培计划”中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实效与问题探析
赵有军,赵雨帆
摘要: 通过“国培计划”———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建立了优质的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和实践考察基地,组建了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创建了国培计划网站,制定了课程标准,确立了训后跟踪指导和回访流程等。在项目实施的政策方面以及实施过程、绩效评价、训后跟踪指导中均存在许多问题。针对问题应该在政策制定、项目实施、绩效评估、训后跟踪指导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严查顶替假冒现象,提高学员培训报到率,做好预案预防不测,加强对项目实施的过程性评估,采取多样化的训后跟踪指导形式等。
关键词: 幼儿教师;国培计划;项目实施
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张瑞
摘要: 听力理解在英语专业教学中举足轻重。如何构建有效的英语专业听力课堂一直为英语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所关注。运用教育生态学原理,剖析目前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探讨听力课堂生态失衡的原因,提出建立生态课堂的意义及优化课堂生态的有效策略,以期更好地实现英语专业听力课堂生态系统的持续平衡,从而有效深化教育内涵、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育生态学;英语专业听力课堂;生态平衡
我国钢琴室内乐发展现状及训练策略初探
———兼与东欧钢琴室内乐发展比较
雷蕾
摘要: 对东欧与我国的钢琴室内乐发展历程和音乐院校钢琴室内乐训练现状等方面进行比较,认为东欧钢琴室内乐发达国家在该学科发展方面,具备雄厚的学科研究底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强大教学团队、社会对该学科的有效支持等优势,而我国钢琴室内乐发展时间较短、学科科研力量与科研理念薄弱、学科平台和实践活动开展跟不上学科发展需求等,提出建立钢琴室内乐演奏合作小组、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开展更加有效的实践活动等训练策略,以适应我国当前钢琴室内乐教育的趋势。
关键词: 钢琴室内乐;中国;东欧;训练策略
中国传统民居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影响
皇甫舟楠
摘要: 中国传统民居具有独特的建造体系和材料体系,其空间布局、立面形制都有着极为独特的美学特征和设计学特征。现代中国城市建筑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民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筑造型和局部构造、材料应用上,对传承民族精神、地域文化,对保护开发传统民居资源具有实践意义,中国文脉传承的城市发展路径。
关键词: 中国传统民居;城市建筑;文脉传承
学者采风:探法求理无悔人生
刘洁辉教授
上一篇: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下一篇: 《山东审判》2016年第2期